中華傳統民俗技藝團
本團提供童玩如捏麵人、陶笛、畫糖人、紙雕等讓您有歡樂的童年回憶。
童玩是以前孩童的玩具,如捏麵人、畫糖人、陶笛等等。 然而隨著時代的進步,社會的變遷,讓這些傳統的手工藝逐漸的消失與沒落。偶爾會在文化節或是元宵節、尾牙、園遊會等活動時出現。
  • 我們結合專業的手工藝,提供多元文化及民俗課程,喚醒大家對傳統技藝的認識與愛好。
  • 我們更提供民俗技藝教學如童玩、畫糖人、龍鬚糖、捏麵人、手拉胚、規劃展演服務執行。
  • 配合各機關團體、大專院校、外賓晚宴等各類型民俗活動。

捏麵人

捏麵師父手指飛快地穿梭在各色麵團之間,運用他們靈活且快速的手法變出一個個栩栩如生的立體造型,吸引小孩子的目光。捏麵又稱江米人名稱由此而來,孔明也因此被尊為捏麵祖師。捏麵的主角非常多元,有中國神話人物、生肖、動物等。 更多介紹

畫糖

畫糖以糖加水煮熟,畫出各種圖案。畫糖的人通稱為「畫糖人」,挑著一頭高一頭矮的擔子,矮的當做坐椅,高的一角放個火爐,其他部分是銅板檯面,停在廟口或大多的大樹下或是在廟會的時候看到 更多介紹

龍鬚糖

相傳為皇帝特有的點心,入口即化,甜而不膩。入口香甜柔軟的「龍鬚糖」俗稱「麵線糖」,是失傳百年民間的點心,首先將蜂蜜和麥芽慢慢熬製而成塊狀,略為冷卻後經多次拉成細線,據說早期是由皇宮後廚精心製作而成,供給皇帝享用,故而賜名 更多介紹

草編

過去台灣早期的農業社會,孩子遊玩於土地鄉野中,編草弄葉是他們生活中的一部份。如今,生長於都會中的小孩會做的已不多了。僅在名勝古蹟周遭或許還能看見或是一些民俗團體中現做現賣。希望能藉由網路來推廣及保存我固有的傳統文化! 更多介紹

糖葫蘆

糖葫蘆製作用酸酸的番茄配上甜甜的糖衣, 滋味超棒的!製作法是用糖加水煮熟,包覆著水果,因狀似葫蘆故稱之。早期是以四處走動的方式在廟會前、或熱鬧的地方沿街叫賣,就是像我們在古粧劇裡面看到的人物一般,用稻草紮緊在竹棒上,總是吸引大人小朋友的眼光。 更多介紹

客家花布

客家人昔日的共同生活記憶。阿嬤時代的花布圖案顯得過於豔麗,還帶點俗氣。客家花布鮮豔的紅色跟大朵的牡丹花,代表著喜氣跟富貴。南部的客家人,以藍染技術著稱,客家服飾以「客家藍衫」為主,北部的客家人,偏愛以花布製作衣褲,原因是。 更多介紹

客家擂茶

客家族群由於長期在遷徙中漂泊,養成了吃苦耐勞的習性,對於吃雖不十分講究,但是,卻十分具有特色。
在台灣地區則以新竹.桃園.台北.花蓮.美濃....等地區的客家庄仍然保留這種美味文化.客家人的擂茶,茶味純,香氣濃,不僅能生津止渴,清涼解暑,而且還有健脾養胃,滋補長壽之功能... 更多介紹

剪 紙

唐朝有位詩人曾經有著「欲剪宜春字,春寒入剪刀」的詩句,可見剪紙這項技藝在當時社會中,已經是十分普遍的一項民間技藝了旨在引領學生了解「剪紙」這項中國的民間藝術,並配合即將來到的中國新年、元宵等節慶,運用剪紙的技術,自己動手製作一些應景的年節飾品或室內的裝飾畫作。 更多介紹

畫 扇

扇子文化上源遠流長,自其在上古時期出現後,隨著朝代的發展,其功能由其最初的障面、遮陽擋風、納涼,逐漸形成了以在扇面上題詩作畫為核心的扇子文化。在扇子上作畫始於三國時期。唐人張彥元《歷代名畫記》載,主簿楊修為曹操畫扇,不小心掉了一個墨點,他就順勢畫成了一隻蒼蠅,但似乎並不美觀。魏晉時期在扇子上題詩作畫開始流行,並且在以後諸多朝代盛行不衰。 更多介紹

海外展演

本會包含提供捏麵人、陶笛、畫糖人、童玩、龍鬚糖、客家花布等介紹及民俗技藝展演活動把傳統文化推展到海外,讓國外僑胞及外國人體驗及認識更多的台灣文化... 更多介紹